毛發上皮瘤的癥狀是什么?毛發上皮瘤怎么治療?

毛發上皮瘤的癥狀是什么?毛發上皮瘤怎么治療?

毛發上皮瘤

  毛發上皮瘤又名囊性腺樣上皮瘤、多發性良性囊性上皮瘤及多發性丘疹性毛發上皮瘤。此腫瘤系起源于毛發的良性腫瘤。多發型病例與遺傳有關,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,但單發型者則未見家族史。習慣上,囊性腺樣上皮瘤是指多發型的損害,而毛發上皮瘤則可指單發及多發性損害。普遍認為此種腫瘤起源于多能的基底細胞,并有向毛發分化的趨勢。

目錄

1.毛發上皮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毛發上皮瘤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毛發上皮瘤有哪些典型癥狀
4.毛發上皮瘤應該如何預防
5.毛發上皮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毛發上皮瘤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毛發上皮瘤的常規方法

1.毛發上皮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  此腫瘤系起源于毛發的良性腫瘤。一般認為本病可能起源于多潛能的基底細胞,是向毛發結構分化的良性腫瘤。其分化程度較基底細胞上皮瘤高。多發型病例與遺傳有關,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,但單發型者則未見家族史。單發病例也遺傳無關。

2.毛發上皮瘤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  本病主要是造成皮膚局限性損傷,可使皮膚完整性遭到破壞,故可因患者抓撓誘發皮膚細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,通常繼發于體質低下,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,如并發細菌感染。可有發熱、皮膚腫脹、破潰及膿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現。嚴重病例可導致膿毒血癥,故應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。

3.毛發上皮瘤有哪些典型癥狀

  毛發上皮瘤的臨床特征包括:
  1.多發性毛發上皮瘤:呈顯性遺傳性良性腫瘤皮損。為多發性,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堅實性丘疹或結節,單個皮損直徑2~4mm,呈肉色或淡紅色,其中央輕度凹陷,常成群但孤立存在。皮損好發生于顏面,特別是上唇附近,鼻旁溝和眼瞼,其他部位如頭,頸和軀干亦可發生。皮損發生于兒童或青少年,女性多見。

  2.單發性毛發上皮瘤:為非遺傳性腫瘤。較多發性毛發上皮瘤少見,常發生于顏面,但也可以發生頭部,頸部,軀干,上臂和大腿。皮損為表面光滑稍透明的堅實性肉色隆起結節,常小于2cm,多見于兒童或青年。有時可見巨大孤立性毛發上皮瘤,皮損直徑可達數厘米,常發生于股部或肛周,多見于中老年。

4.毛發上皮瘤應該如何預防

  毛發上皮瘤的病因尚不明確,可能和環境因素、遺傳因素、飲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緒、營養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。故無法針對病因直接預防本病。早期發現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對間接預防本病具有重要意義,同時也可以減少感染并發癥的發生,對于已經出現感染的患者,應盡早使用抗生素治療。

5.毛發上皮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  毛發上皮瘤的化驗檢查:
  皮膚檢查:多發型和單發型毛發上皮瘤病理結構相同,位于真皮的腫瘤由許多基底樣細胞團索組成,在周邊的基底樣細胞排成柵欄狀,中央排列為網狀為篩狀結構,團塊外圍有明顯的纖維性間質包繞,腫瘤內含多個角囊腫,中心充滿完全角化物質,囊腫周圍可有鈣沉積,染色深藍,如角囊腫破裂,間質內可出現異物巨細胞反應。
  其組織病理特征為:多發性毛發上皮瘤皮損的界限鮮明,角囊腫為組織學上最特殊的特征,由完全角化的中心及其周圍嗜堿性粒細胞組成,后者的形態與基底細胞上皮瘤中的細胞一樣,角化驟然,完全不像鱗狀細胞癌角化珠中逐漸和不完全角化,一個或數層具有嗜酸性胞漿和大而卵圓形的淡水皰狀核的細胞,常見于嗜堿性粒細胞和角質囊腫之間,此瘤的第2個主要成分為瘤島,由與基底樣細胞瘤一樣的嗜堿性粒細胞構成,常排列成花邊樣或腺樣網狀結構,偶或聚集成實性團塊,這些瘤島周圍細胞排列成柵狀,并由含有中等量成纖維細胞的間質細胞包繞,單發性毛發上皮瘤,只用于顯示向毛發結構高度分化的損害,向毛發結構分化相當低的單發性損害,最好歸類于角化性基底細胞癌,因此夠條件診斷為單發性毛發上皮瘤的皮損,應既有很多角質囊腫,也有頓挫性毛乳頭,并見僅在少數區域出現基底細胞癌。

6.毛發上皮瘤病人的飲食宜忌

  毛發上皮瘤患者的飲食以清淡、易消化為主,多吃蔬果,合理搭配膳食,注意營養充足。此外,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患者的飲食保健還有:
  1、宜吃高蛋白食物;
  2、宜吃高維生素食物;
  3、宜吃高熱量食物;
  4、注意飲食平衡。

7.西醫治療毛發上皮瘤的常規方法

  單發者可以手術切除,較小損害可用電灼、冷凍或激光治療。而多發者缺乏治療方法,可試做皮膚磨削,但易發生疤痕。多發性損害治療困難,輕度電灼或電干燥法,可產生較好的美容療效。小的皮損有時可用冷凍療法,亦可應用皮膚磨削術達到美容效果,但損害傾向逐漸復發。